首先發(fā)言的是王妍老師,王妍老師就《孩子 你慢慢來》這本書進行了分享。王妍老師是這樣說的,文中沒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jié),沒有峰回路轉的曲折,只是簡單的描述母與子日常的生活細節(jié),卻處處流露出柔情似水的情感。讀上幾頁,你就會發(fā)現這是怎樣一個醉心于人母的媽媽,甚至在絕大部分的文字中,作者放棄了第一人稱的“我”,而是以媽媽的第三人稱來敘事,仿佛自己也在和讀者一起來打量這對母子的生活常態(tài)。那些文字最樸實、最細膩、也最簡潔地還原了一幅幅歲月畫面,幾乎取消了一切可能的抒情、感慨、議論、說教,只是干凈利落的描述,讓你看到,聽到,觸摸到,然后思考。思考的不是如何如何成才,不是如何如何出眾,而是讓人思考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那些不經意間遺失的細節(jié)。也定會莞爾感慨:我們兒時不也經歷了這諸等片段?當然也讓我不禁慚愧,捫心自問。在教育小朋友的時候我有沒有做到耐心,有沒有放手讓他們慢慢來呢....
“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望著這個眼睛清亮的小孩專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他從從容地把這個蝴蝶結扎好,用他五歲的手指。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讀著這簡單的幾句,內心是不是會有一種平靜與從容?放慢腳步去欣賞孩子們的世界吧!屆時自己定會有另一種別樣風情。
王妍老師剛一謝幕,掌聲就嘩然響起。接下來是連春歌老師的分享,連春歌老師分享的是《給教師的一百條推薦》。連春歌老師是這樣說的, 1977年,前蘇聯著名的教育理論家和實踐家蘇霍姆林斯基寫成《給教師的一百條推薦》,這本書里所傳達的真知灼見,到今天仍值得我們細細品味。每部分都有許多的精華,給我很大的振動,在那里,我想摘出幾句來,讓我們一齊細細地品讀。
教師要做自己的主人。教師首先是一個完整的人,他們就應有自己的精神空間,他們也要享受生活……這樣的觀點就把教師從“圣人”的位置上拉了下來。教師不可能人人成為“圣人”,也沒有那個必要。要做一個成功的教師,務必首先學會做一個成功的普通人。做自己的主人絕不僅僅限于做自己肉身的主人,而是指一個完整的過程:一是認識自己,對自己的專長和優(yōu)缺點要心知肚明。二是要自己選取,如果教師這個行當是你自己選取的,就要無怨無悔的做下去,而且要盡自己的努力做得更好。三是按自己的方式教書,本來就“教無定法”,只要你守著教學的基本規(guī)范,剩下的空間都是你的,在完成教學目標任務的前提下,你能夠這樣教也能夠那樣教,教出你“自己”來。四是自己評價自己,自己教的好不好自己要總結,只有善于總結才會去學習提高。
教師要繼續(xù)學習。以前總是說要想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務必有一桶水,可按此刻的局面來看,一桶水是遠遠不夠用的。一個教師如果不繼續(xù)學習,他將不能勝任教師這個工作。對于這一點,我深有體會,以前很少有專業(yè)知識方面的學習,近來常有緊迫感,總覺得知識欠缺,“書到用時方恨少”。近一年來,在學習這一塊有了大進步,便覺得自己充實了許多,自信也增強了許多。教育改革的發(fā)展指出了繼續(xù)學習的迫切性。學校的發(fā)展也體現了繼續(xù)學習的迫切性?,F代教育提出了“終身學習”的觀念,教師要求學生具有“終身學習”的觀念,自己首先要以身作則。所謂:其身正,不令而從;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所以教師務必要養(yǎng)成繼續(xù)學習的好習慣,給學生樹立學習的榜樣。
愛惜自己的每一根羽毛。“金杯銀杯不如口碑”剛開始看到這句話覺得有些荒誕,不是說事實勝于雄辯嗎,而且現在所有招工單位不是一律看簡歷、榮譽嗎。但讀完這一段話,靜心細想,確實如此,一位教師是否優(yōu)秀怎樣能憑幾節(jié)作秀的公開課或論文的篇數來斷定呢。如果你的上司、你的同事、你的學生、你的學生的家長們都“口口相傳”地贊美你、敬重你,你有著很好的口碑,你的工作肯定也很出色。而要想做一個“口碑”很好的教師。我覺得今后的生活就應把學習擺在第一位,“愛惜自己的每一根羽毛”,讓自己活得美麗而開心。
“欣賞缺憾”。古人說得好:“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人生存在著許多完美,也有許多的缺憾,就看我們有沒有潛力去直面它,欣賞它。作者認為“欣賞缺憾的人生是追求幸福的人的一種潛力,這種潛力來自于對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因為理解生活而升騰起的對生活的摯愛”。雖說我們所從事的教育事業(yè)是一份崇高的職業(yè),可經歷中仍難免有一些不令人愉悅的回憶,甚至是心底涌起的陣陣苦痛,但這些不是生活的全部,只要我們足夠熱愛生活,投入生活越多,就能去體驗生命中的每一點感動,哪怕這感動并不是完美的。能夠這么說:有著缺憾的人生,才是完整的人生,懂得欣賞缺憾的人生,才是美麗的人生。
永不放下。優(yōu)秀學生是相似的,“差生”卻各有各的“差法”。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告訴我們每個老師:“那些個性的孩子正是透過犯各種各樣的錯誤來學習正確的;我們永遠都不要絕望,是因為只要我們充滿期盼,他們或許很有希望。”“照亮學校的將永遠不是升學率或者其他名和利的東西,而是圣潔瑰麗的師道精神,是一種對孩子的不染一絲塵埃的博大的愛,和對每個孩子作為無辜生命的深深的悲憫。懷著愛與悲憫,我們不放下,絕不放下。讓我們專著的神情告訴所有人,我們沒有放下。”從這些話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用愛心去開啟學生心靈的窗戶,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成為他們的良師益友的重要性。而且在幼兒園不用成績去評價孩子的優(yōu)劣,所以每個孩子都是祖國的希望。對于這些尚未開放的花朵,我們就就應傾注更多的耐心,傾注更多的溫暖,個性的愛給個性的他們,百花齊放才能迎來滿園的春色!
“學會傾聽不容易”。“傾聽”與“聽”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聽是入耳,一種生理游戲,但不必入心,別人說話你聽到了,僅僅是一種聲波和信號,是人的一種本能而已。而傾聽呢,是一種身心兩方面的活動,既入耳又入心,需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學會傾聽是十分重要的,傾聽不僅僅是一種交往藝術,更是一種美德。教師當然需要傾聽,烏申斯基說:“如果教育者期望從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務必從一切方面去了解人。”真正的教育必然是從心與心的對話開始的,而心與心的對話又是從真誠的傾聽開始的。教師善于傾聽才能理解孩子,才能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從而提高自己的水平。工作之余,善于傾聽又會讓你交到知心朋友,擁有和諧融洽的家庭關系。因此,學會傾聽真的很重要,透過它會讓你學到更多的東西,也會讓你得到許多東西。
以上是我讀了本書后的點滴想法,讀著著作中的每個推薦,就像登上了一個又一個臺階,我就感到了我們職業(yè)的光明,對自己的職業(yè)有了更新的認識,我會因此更從容的走好自己的未來之路。
連老師分享的及其細致,及其入迷,她意猶未盡的走下了分享臺。而王歡老師卻迫不及待的走上了分享臺。王歡老師分享的是李鎮(zhèn)西的《做最好的老師》。王歡老師是這樣說的,記得《教育理論基礎》上的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每一個人都存在需要,人的一生也是需要不斷滿足的過程。最低層次的需要是生理的需要,往上依次為:安全的需要、愛與歸屬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在生理與安全的需要得到滿足的基礎上,就產生了愛與歸屬的需要,即人要求與他人建立情感聯系,隸屬于某一群體并在群體中享有地位的需要。每個人都有給他人的愛與接受他人愛的需要?!蹲鲎詈玫睦蠋煛愤@本書中,正是愛與歸屬感最好的詮釋。
我們做為教師的該如何給學生愛與歸屬感呢?關注,關注每一個孩子,關注孩子的每一個動作、表情。只有在關注中才能發(fā)現問題,只有發(fā)現問題才能解決問題。通過關注,你會發(fā)現很多問題。孩子是天真的,他們的每一個動作和表情都在表達著他的心情。心情失落時,你的關注就是興奮劑;心情低沉時,你的關注就是開心果;心情傲慢時,你的關注就是鎮(zhèn)定劑……只有你在生活中細微的關注,才能挽救心靈上的“缺失”。所以,做老師的首先要做到這一點。
真誠,當然真誠不是只在老師與學生之間,人與人之間就要有真誠。當孩子們看到你的真誠時,你的嚴厲也會成為一種關愛。只有老師以誠相待,才能換回學生對你的尊重。真誠,是師生關系中必不可少的一件寶物?,F在很多學生都不信任老師,這種信任至關重要。用真誠打動學生,是有方式與方法的,有很多老師的真誠都被學生誤認為是假意。我們當敞開心扉,將你的真誠暴露在學生面前,使他們明白我們的“苦口婆心”。當然,這方面對于我一個男老師來說也是很不擅長的,我應該多加歷練“真誠”。
因為有愛,冰雪才會消融;因為有愛,枯木才會逢春;因為有愛,希望才縮放華彩;因為有愛,才能撥云見日,未來才值得期待;因為有愛,所有的生命才收獲了圓滿。有愛的人,必能回之以愛;有愛的老師,必能得到學生的愛。像李鎮(zhèn)西老師一樣吧!用愛呵護學生,用愛守護學生,用愛灌溉學生,用愛滋養(yǎng)學生。
是的,老師應該有愛,應該拿出自己的愛滋養(yǎng)學生。王歡老師的分享真是精彩萬分。還沒從王歡老師的分享中走出來呢,郝竟欣老師已經開始了她的分享。郝竟欣老師是這樣說的,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寫道:對每一個學習困難的學生來說,不管他已經被耽誤到了什么程度,我們都應當讓他在公民的、勞動的、精神的生活道路上站住腳。我們的崇高的使命就在于:要使我們的每一個學生選擇這樣一條生活道路和這樣一種專業(yè),它不僅是供給他一塊夠吃的面包,并且能夠給予他生活的快樂,給予他一種自尊感。
這讓我想到了班里一位原本學習成績很不如人意的學生,考試各門學科都不及格對他來說是家常便飯,任課老師們對他的評價都是“太迷瞪”、“不行”。也不是很搗蛋愛闖禍的孩子,可卻是眾老師心中的“差生”,經過長期觀察,我發(fā)現這個孩子確實很不自信,和其他“差生”還不一樣,他說起話來總是怯生生的,老師和他講話時他也總是低著頭。對于這樣一位學生,我有時也會感到無奈,先不提成績,這樣一位沒有精氣神的孩子著實讓人心疼。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看似不起眼的孩子,輪到他們組值日時他卻總是做收尾工作,最后一個才離班。我詢問過組長,這并不是刻意的安排,也不是因為他的活兒干得慢,這讓我有些好奇和感動。
一次,帶完放學回班取課本,我再次發(fā)現了教室里他孤零零拖地的身影,我并沒有立刻離開,而是駐足觀察了一會兒,只見他在認認真真地拖完了教室后方空地之后又將拖出的殘余垃圾用掃把清理干凈,最后細致地把勞動用具歸放整齊,這看似也算尋常的一串舉動如果發(fā)生在一位乖巧的小姑娘身上可能不會奇怪,但慣性思維總認為他這樣的一個男生應該做不來。我站在前門口看著這一切,在他干完活兒插上后門之后我叫住了他“孩子,其他人都走了?”“嗯。”他依舊少言寡語,還有些緊張。“為什么總是你最后走?”他有些愣住,我追問道:“組長安排給了你什么活兒?”“掃一二大組,但我不坐班車。”他回答的簡短迅速,但我完全明白了,其他孩子在干完自己的活兒之后也許急匆匆地趕去坐車,也許只是因為完成了自己“該做”的就坦然離開,一個玩心大、成績不算好的孩子卻能想著這個集體,除了自己的職責更考慮到自己小組的責任,這真是一個善良、熱心、有擔當的好孩子。他的“低調”卻深深溫暖著我,我有些后悔曾經對他的忽視與誤讀。
我們總是找著各種機會稱贊那些課堂上積極主動、考試成績優(yōu)異的好學生,卻下意識忽視、排斥那些成績讓人頭疼的孩子,不可否認,對學生來說成績很重要,但一個十歲的孩子,如果他學著擁有良好的人格和品質,這更將是他一生最寶貴的財富,絕對是那些分數所無法取代的。
在和那個孩子分別前我由衷地對他說了聲“孩子,你真棒!”,也許正是獲得了這極為難得的發(fā)自肺腑的稱贊,我明顯感受到接下來幾天里的他更自信了,他甚至會主動來問我當日的作業(yè),我欣喜地于眼前站著一個自尊、積極、由內透著陽光的少年,那也是教育最本真的幸福。
郝竟欣老師用自己的教學經歷,詮釋了教育最本真的幸福。
朱廣麗老師是這樣說的,今天我分享的書目是管建剛老師的《教師的成長的秘密》。身為特級教師的管建剛老師把自己從教以來的心路歷程,毫不吝嗇的分享給我們。讓初為教師的我受益匪淺。書中提到,作為一名老師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書中列舉了生動的事例進行闡述。是的,作為一名人民教師你隨時有被推到邊緣的可能性的,你的情緒在一天當中可能會一直上下浮動。人生氣的時候體內產生的毒素,可以毒死一直小白鼠。你們可想而知,也許這是教師壽命比較低的原因吧!記得有這樣一個小故事。非洲草原上的吸血蝙蝠,體型很小,卻是野馬的天敵。吸血蝙蝠使用鋒利的牙齒敏捷地刺破馬腿。尖尖的嘴吸吮野馬的血液。隨著野馬怎樣蹦跳、狂奔,蝙蝠從容地吸附在野馬的身上,吸飽喝足,滿意而去。野馬呢,在暴怒的狂奔、流血中,死了。動物學家們一致認為,吸血蝙蝠所吸的血量,對高頭野馬來說,微不足道。野馬的死,暴怒、狂奔所致。野馬不會管理自己的情緒。蝙蝠咬他一口就能把他活活氣死。人,不能步野馬的后塵。老師更不能,老師不只教學生知識,也不只育學生能力。老師的一舉一動,隨時傳遞著做人的信息。
管建剛老師說:“老師一個考驗管理情緒的職業(yè)。一些教育事故,無非是一點小事老師一怒之下,有了出格的舉動,家長告狀,滿城風雨。原本很上進的老師受了打擊,從此萎靡不振。那不是教育能力有缺陷,也不是老師不負責,真正不負責的,懶得管。關鍵字之處在于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不經理智的決策;頑固不化的個性;狹隘無情的心胸。”是啊,一根火柴不到一毛錢,一棟房子價值百萬。一根火柴可以燒毀一棟房子。我們要檢查一下自己隨身帶了幾根具有毀滅性的火柴?
所以我推薦老師們,可以讀一讀這本書,也許你也會有不一樣的收獲。
朱廣麗老師的分享,引起了大家的共鳴。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的議論著,樂享在這交流會上。不知不覺到了下班的時間,大家都意猶未盡,像是有很多話提到嗓子眼兒上了,卻沒有說出來。大家期待著下一次的讀書分享。
真的是只有在書中能找到不同的境界。書中的奧秘,書中的靜謐,書中的芳香,書中的知識,書中的經驗。記得余校長說過一句話——看書就是站在巨人的頭上學習。我們應該不負巨人的心血,認真品讀,認真領會,認真交流。
讓我們待人間最美四月天時再相會。
溫馨提示:
1、請關注微信公眾號:gz163rsw官方具體簡章發(fā)布后,我們會第一時間通過公眾號分享給大家。你可以在公眾號中回復“貴州公務員”隨時查看最新動態(tài)。
2、有疑問可加小編個人微信:gz163rsw
貴州人事招考信息網官方公眾號:gz163rsw
貴州特崗教師招聘招考信息網官方公眾號:gzjszpw
貴州醫(yī)療衛(wèi)生招聘信息網官方公眾號:gz163ylwsw
掃描下方二維碼直接關注公眾號